俞國平名師工作室活動方案
一、工作室定位
根據樂清市育英學校小學分校教師培養計劃,以青年教師的主動積極參與為基礎,借助工作室資源,整合學校、教研部門等多種力量,使工作室成為一個教研的基地,科研的孵化室,學習交流的平臺,專業發展的共同體。
工作室定位的關鍵詞:服務,服務于青年教師,做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勤務員”;交流,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做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信息員”;引領,利用導師資源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做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的“引航員”。
二、工作室目標
1.青年教師發展目標:力爭使青年教師能夠在培養期間在論文發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明顯進展,使部分學員能在過去基礎上提升一個層次。
2.科研目標:結合工作室要求,力爭在兩年的時間內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熱點問題《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選擇》展開深入研究,特別是從“生本”的視角來整體觀照。爭取這一研究出成果。
3.工作室自身發展目標:通過兩年的努力,充分整合導師及學員團體的群體性智慧,使得工作室在學校起示范、引領作用,總結工作室的成功經驗,建構工作室的特色,接受總校、集團的評估。
三、工作室導師構成
工作室以知名特級教師為導師群體,充分發揮導師的科研、教學優勢,利用導師所在地的影響力整合周邊縣市的資源為工作室提供優質的服務資源。
工作室主持人:俞國平老師。
工作室導師:另邀請本校以及校外知名教師組成。
四、工作室活動原則
1.平等、合作。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學員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在學習過程中,雙方應本著平等、合作的態度,認真探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自主、反思。學員必須在充分分析自身不足的前提下,一切從教學實際出發,從需求出發,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力爭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感悟和提高。
3.理論、實踐。名師教師的培養,實踐是關鍵的途徑,理論是重要的指導,要從理論的高度來對照自身的學習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尋找經驗與理論的結合點,通過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來提高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和指導實踐的針對性。
五、工作室工作安排
(一)教師檔案。
1.教師專業發展愿景。要求教師對兩年目標進行詳細規劃,按工作室思路結合自我訴求制訂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2.近兩年活動自我記錄(即個人專業活動大事記,要求寫清時間、地點、級別、參加人數、自我評價)。
3.兩年活動各種證書復印件。如論文、案例、各級(含校級)公開課、講座講稿等、相關照片等。
(二)制訂計劃。
工作室主持人在啟動工作后召集學員進行協商討論計劃,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確立學期、月份大體工作安排并嚴格遵照安排進行學習。
學員將依據工作室安排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要求與工作室同步進行。
學員之間要加強聯絡,可以安排互動學習。
(三)學員分工。
1.工作室一旦正式成立,將在充分尊重學員意見的基礎上出臺《小學分校名師工作室管理制度》,嚴格學員學習、考核、評價等,用適當的制度來規范學員的學習。
2.學員之間要明確分工。擬設聯絡員一名,負責日常工作的聯絡,學員的召集;資料員一名,負責日常工作資料的整理、匯編、裝訂;攝影攝像員一名,負責日?;顒愉浵?、照片等拍攝;其他事務一名。
六、工作室研究內容及策略
(一)工作室主要研究的內容。
1.工作室確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體認和建構。
2.學習模塊
(二)工作室研究的主要策略。
1.多樣化的活動。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活動,如研討會、交流會、專題講座、學員論壇、校際合作、聯片互動、示范課、三度磨課、論文答辯、專題評課等形式。
2.召開學員展示活動。每學期安排一次學員的展示活動,幾位學員采用上課、評課、小論壇等形式對外進行公開展示,提升學員在區域范圍內的影響力,推動專業發展。
3.建立工作室工作網頁和學員個人博客,開展網絡交流活動。
4.條件成熟,通過參評、發表論文、案例,出版著作等,提高學員的研究水平。
5.學員專業量化要求。要求學員在一學年內大型公開課1-2次;撰寫論文案例2篇,至少獲獎2篇以上并嘗試發表;承擔薄弱學校送教(由主持人聯系)一次;專題講座一個(與自己課題結合);兩年內完成校級或以上課題一個;讀專業理論書籍一學期一本并做相應的讀書筆記。(書目見附件2)
6.導師對應輔導。將由主持人、導師與學員對應,努力進行相對定點的輔導制度,使輔導更加有針對性,落實到位。
7.研究的模式: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在實施過程中,立足實踐,努力遵循如下研修模式:形成專題——開展講壇——個體跟蹤式教研——反思行動——跟進思考——學員群體式教研——三課三答三評——形成觀點。
七、學員考核
協作組將依據管理制度對學員以年度(結合學期)為單位展開考核,考核主要采用學分制,將學員的專業分為德、勤、能、績進行考核,進行量化評定。具體物化的材料包括(指的一個年度):學員成長檔案、學習記錄專用冊。
一節校級或以上的質量高、能反映自身教學特點的匯報課(錄像及教學實錄、2000字左右的文本細讀;1000字以上的教后反思)。
一篇縣級或以上的發表(獲獎)的論文(努力爭取縣級一等獎,市級二等獎或以上)。
一個專題講座的文稿及ppt。
一個課題報告(一年中要有中期小結,兩年內完成報告)。一篇讀書筆記(最好是書評之類)。
其他物化材料視情況而定。